2)第85章 调水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游的几家造纸厂也关闭了,现在排放的都是检测合格了的污水。”

  郭阳将桌上的照片一一摊开,照片里暗黄色的污水正源源不断的流入河流。

  “领导已经协调了景电管理局无偿调黄河水,但现在是枯水期,用水很紧张,只能等。”

  “这次我们惹了很多人不高兴,有人在传你和那温州商人是不是有什么亲戚关系。”

  郭阳挑了挑眉,“我只是为了家乡。”

  从去年4月至今,水库污染的事终于有了眉目。

  县里,景电二期延伸工程民勤指挥部。

  指挥部承担着一段渠道和建筑物的维护任务,负责人姓徐,四十多岁的年纪,穿着身军大衣。

  “郭总,我看你也别折腾了,水的矛盾可厉害着呢。”

  郭阳笑了笑,不置可否,眉毛里隐藏着不耐烦。

  “我们这是西北,没什么人关注。不像其他地方领导一批,电视一报,就重视得不得了。”

  听着这些泄气的话,郭阳也有点烦躁。

  恰好这时陆汉斌带着几人归来,忙不迭的将人接走。

  苜禾荒漠化治理项目的勘探设计,交给了农大的团队,是通过导师翁立新介绍的。

  这次领头的是水利工程学院的陈教授,粗糙而又褶皱的皮肤,很难想象这是一位知识份子。

  “黄河水引入红崖山水库时,会途径60公里的沙漠古河道,流水渗漏,蒸发严重,实际利用率很低,损失的水量全部由民勤来承担,提高水价也就势在必然……”

  郭阳插嘴道:“陈教授,有办法解决青土湖方向的用水问题吗?”

  “有,但难度很大,最好还是循序渐进。”

  “有哪些办法?”

  “石羊河流域中上游以水定地,减少耕地面积……”

  郭阳有点不耐烦了,让中游减少耕地面积,中游的老百姓答应吗?

  “说点实际的。”

  陈教授眉毛挑了挑,眼眸里也有了火气。

  “想要恢复石羊河尾闾的青土湖,根本性措施只有一个,再建一个调水工程,跨流域从黄河调水。”

  “年轻人,不要那么气盛!”

  四下寂静,打着旋儿的凉风掠过,让郭阳逐渐的清醒了过来。

  跨流域调水确实是解决石羊河流域,尤其是民勤绿洲水资源危机的根本性措施。

  目前的民调工程只是应急工程,每年的调水量有限。

  但再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郭阳苦笑着摇了摇头,对苜禾农牧而言,这不是能不能完成的问题。

  涉及民生的大型工程,就不可能由民营企业来主导。

  那就只能等国家的大型水利工程,时间太漫长了!

  南水北调工程经过五十多年的论证研究,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在一个月前才开始开工建设。

  而涉及西北几省的西线工程,郭阳记得直到他穿越时,具体的实施方案都还没定稿。

  所以民勤的外调水源依然得依靠民调工程。

  郭阳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瘪瘪的。

  唉!真不该嘲笑庄正的。

  第二天。

  老宋开车,不死心的郭阳和陆汉斌又沿着红崖山水库--民勤县城——青土湖遗址看了一圈。

  依旧枯黄的大地,在诉说着它的苍凉。

  沿途机井随处可见,有数据统计约1.7万眼,从几米,十几米到上百米,进而三百米。

  地下水的严重超采让郭阳看不到荒漠化治理成功的希望,绿洲只会一寸一寸的被沙丘吞没,直至消亡。

  恢复地下水位,荒漠的植被才有存活的可能。

  可郭阳却记得,民勤绿洲并没有消亡,二十年后其盛产的枸杞、羊肉和沙漠蜜瓜依然远销各地,甚至青土湖也再次有了水。

  想要拯救民勤绿洲,最关键的还得是行政力量。

  关闭机井,上下游水资源合理分配,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这些才是治理的基础。

  后世那些著名的治沙人物和企业,包括蚂蚁森林,都只不过是时代背景下的一粒尘埃。

  带着郁闷,几人走进路边一家小面馆里。

  涉嫌违规,从昨天中午就在改,人麻了。

  今天要上架了,下一章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写好,希望看到这儿的朋友给个首订支持。

  就不要打赏了,实在是没有能力多写。

  感谢!!!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