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明朝府试(上)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试、院试只要有居住地官府备案即可,现在有三位举人作保,那就是天大的脸面,可以直接无视县试的保举。

  人家都抬举到这个份上了,章子俊如果再磨叽就显的太不近人情,小家子气了。没说的,一群人牛皮哄哄地来到了顺天府。

  府试,说穿了就是院试的资格赛。起步为县试,当地县太爷出题,县太爷点名谁能过,谁落榜,权力很大,监督县试的是县署教谕,考中就是儒生了,也即是童生,考不中来年再考,一般是三年二考。章子俊这一关算是过了,今天来到顺天府就是要过府试这一关,如果能过的话,接下去就有资格参加院试,而院试就是考秀才功名,县试、府试、院试这三关全得第一的话,称谓“小三元”,要说府试重要不重要的话,其实很难说清楚,如果府试成绩好,接下去的院试发挥一般般的话,也会得个生员的功名,也就是秀才里面最末等,前面说到过,秀才分为三等,不管怎样,最末等也是秀才。

  一切很顺利,出具证明登记入册,加上有刘升三人作保,很快就领到一片二指宽纸条,上面写着考试人名,年月日,底下顺天府印章。

  府试是十日后,章子俊不得不约定等府试后去刘升的义馆,因为刘升说,义馆每个月举办诗会,正好是府试后。

  这个刘升为何放下架子非要拉章子俊去义馆,其一,那日章子俊进城时的诗词很震惊,有意要结识。其二,章子俊不像是狂生,善眉搭目对人很有礼节。其三,土木事变及京城保卫战后死了许多文人,义馆有点不景气,还有刘升7岁能诗,10岁赴省城参加乡举,名声很大。前年礼部会试落第,弄的刘升很没面子,有点灰头土脸,遂居住京城,开义馆,广交名士。设讲座、辨经疑,切磋琢磨,一时名士多出其门,慢慢形成了一个社结,也就是一个帮派,一个圈子,这种形式往后就会发展成一党,不过现在是景泰年间,结党成团还没有开始,也就是还在萌芽状态,只要义馆里面有人为官,就会有许多的好处,门路多了大家往后的仕途相互照顾。这就是义馆最终目的,抱团取暖,不过在明面上是交流体会文章,为国蓄士,培养人才,供养贤才。

  作为考取秀才功名的资格赛,有府衙教谕主持,考试分正试、复试二场。试八股文与试帖诗,并默写“五经”中某一部书字百数字。揭晓名为出案,录取者进入院试名单。而院试同样是分正试、复试二场,只不过由一省学政主持,因为学政称提督学院,故名院试,又沿袭旧名学道,亦称道试。报名等手续与府县试略同。学政于驻在地(一般为省城,亦有例外者,如顺天学政驻通州)考试就近的府、县。余各府,则依次分期案临考试。正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