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十三章 跟刘翊有关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的名字,就已经很不一般了。能饱读诗书,考取功名的出身必定不一般,要么是地主家庭、书香门第,要么是一个大家族的人共同培养一个读书人。太监主要来自最底层穷人,还有战俘、罪犯以及罪犯家属。但凡能有一点活路,也不会去当太监。可以说,太监是出身最低贱的一个群体。相比之下,太监只是皇室的奴仆,身份是奴隶。人人羡慕的官本位并不包括太监的所有官职。因为身体残缺,是家族的耻辱,死了都不能埋进祖坟。

  文官家里本来就不会很穷。即使像范进一样,家里很穷,一旦中了举人,立马会变成富人,很多人会争相攀附,送礼送钱,有的地主会直接把土地挂靠在范进的名下,因为古代有功名的人享有免税特权。

  每个文官背后都是一个地方大家族,以及因为联姻形成的豪族关系网。这种利益集团占有很多土地,还抗税,把税负转嫁给百姓,对老百姓危害极大。

  就算遇到像万历那样的皇帝,让太监出去收矿税,在地方上闹得鸡飞狗跳,很多人家破人亡。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情况,更何况,万历是因为地主都不交税,才派太监到民间筹款的,实属无奈之举。如果税收正常,谁去费那个劲。实际上文官士大夫对老百姓的危害比太监大多了。说白了,太监属于皇权的附属存在,可以说是皇权的影子,他的存在就是在于对抗文官集团,保证皇帝大权在握的,就这点来说明朝的监、阁共理国政的政治模式并没有问题的。

  但问题是监、阁共理的政治模式,客观上使明朝皇帝可以偷懒,而这也是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怠政的原因所在。而皇帝一偷懒,自然害怕文官们抱团架空他,所以就故意给了太监很大的权力,将太监推到前台,使太监与文官斗个你死我活。

  加上太监本就是身体残缺之人,遇上好的的太监,诸如冯保和黄锦之流还没什么的。遇上刘瑾和魏忠贤之流,做事没有底线,疯狂的打击文官集团,所以自然会形成表面上太监乱政的局面,其实刻意营造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在于皇帝,而正因为这个原因,太监也很容易被收拾,没有兵权不说,平常又跟文官集团斗个你死我活的,只要皇帝想要收拾太监了,放个话,那些对太监恨之入骨的大臣比谁都积极,擅权的太监自然马上就被收拾了。

  只是因为历史都是由文官来写的,才把文人士大夫写得很好,一个个风流倜傥、铁骨铮铮。当然,文人之中也确实有牛人,史官把他们当成了典型的例子大书特书。多数太监不识字,更别提记录历史了。好太监一般是无法被记入史书的,只有坏太监才会被记入。

  明朝太监虽然多是乱政之辈,但不乏善良之辈,诸如嘉靖时期的太监黄锦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