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3章 我的地盘_冲出四合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基,修小路、排水沟。

  赵主任离开没多久,就带着二十多个拿着锄头的男女过来帮忙了。

  又过了一会,又有几十个男女老少拖着一根根竹子过来。

  他们没收张和平的钱,搞得张和平在今后的日子里,也没好意思收他们的5分钱门诊费。

  眼见天黑了,张和平用普通话、傣语喊了两嗓子,让大家回去吃饭,他可没有那么多粮票请大家吃饭。

  原本还对张和平比较陌生的当地人,听到张和平这个高大白净的后生居然会说傣家话,气氛立马热络起来,纷纷用当地话招呼张和平去他们家里吃饭。

  一群人闹哄哄的,最后还是赵主任把张和平带回家里吃了一顿。

  晚饭后,张和平回到工地上,自行车、工具什么的都在,说明这边的老乡还是很淳朴的!

  借助星光,张和平处理起了竹子。

  只是没多久,那帮镇民打着火把,抱着木柴聚了过来,在土路上点起了篝火,帮张和平处理竹子。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问起了张和平的跟脚,来自哪里?今年多大?有没有结婚……

  说着说着,就有人说起身上哪里不舒服了,然后就成了张和平的大型义诊现场,可惜没什么药,只能用针灸或拔火罐调理。

  即便如此,也让很多人大为称赞。

  一直站在张和平身后的白云医生,在暗暗观察了张和平许久后,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不是庸医就好。

  次日,张和平见赵主任一直待在工地这边,便给了300块给赵主任,请他帮忙买木料。

  竹子的使用寿命太短,张和平只打算用来替代钢筋打地基,以及建个临时大门、临时住所什么的。

  两天后,张和平住进了土路东侧临时搭建的竹楼中,再东边一点就是宽阔的南腊河。

  半个月后,土路西侧的第1栋坐北朝南的木制竹楼宿舍搭建好后,张和平就搬了过去。

  东侧竹楼原本打算拆掉的,被一个咪涛(大婶)要了去,说是想要用来给她儿子说媳妇。

  一个月后,南腊镇卫生院的门诊大楼建成,一楼层高二米二,打算用作处理中草药的场地;二楼中间是门诊大厅,左右各两间空房。

  一个半月后,赶在雨季来临的第一天,5栋木制竹楼宿舍、1栋木制竹楼食堂、一栋竹墙公厕,相继完工。

  就在天空飘起毛毛雨的时候,张和平将门诊大楼后的第2栋木制竹楼宿舍,当众分给了妇科女医生白云,并当众宣布了第3、4、5、6栋木制竹楼宿舍的获得方法:

  成为卫生院的职工!

  因为后面5栋宿舍都是按照4人间建的,张和平为此收了8男8女,一共16个临时工。

  其中,赵红梅是赵主任的侄女,拟定为收费员、会计、行政人事岗,临时工能不能转正,就要靠她跟上面的老爷部申请了。

  炊事员李牛,是国营饭店的帮厨,张和平在那边吃了一个多月的饭,见这小子做米线挺勤快,就把他忽悠过来了。

  这两人的临时工工资,目前给的是15块钱一个月,口粮需要他们自己解决。

  另外14个临时工,工资只有8块钱一个月,口粮各自解决。

  对于这14个人,张和平跟他们说得很明确,6月底会考核淘汰掉4个人,只留10个人继续领工资学习。

  7月底会再淘汰掉4个人,只留6个人继续领工资学习。

  8月底会再淘汰掉4个人,只留2个人继续领工资学习,等到他俩转正那天,就可以分得1栋竹楼宿舍。

  被淘汰掉的12个人,可以在有空时,继续过来学习,也可以随时找张和平提问,只是没有临时工工资拿。

  至于所有临时工的工资,自然都是张和平垫付的,算作医院的卫生员培训费,先记账。

  时间悄悄来到1970年6月,随着南腊河水位上升,河道上游时不时响起轰的一声炸响……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