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 易中海变好人了,谁敢信?_冲出四合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易中海变好人了,谁敢信?

  1963年2月17日报名,张和平开始了初一下学期的寄宿生活。

  这年月不兴跳级,只有留级的人。

  张和平对跳级没兴趣,重在培养同学之间的感情。

  18号,班主任黄老师笑呵呵地拿了一面红底黄字的三角旗进教室,然后挂到了黑板的左边墙上。

  旗子是流动小红旗,初中三个年级只有一面,每周日评选一次,上绣五个字:

  模范班集体

  他们班这次能获得这面旗子,是因为上学期期末成绩,他们班上出现了2个全科满分的人!

  ……

  转眼到了周五22号,父亲张兵已经回家调养,说是这几天都在研究那个木制接受腔该怎么与内衬毛皮结合,才能更好的贴合他的伤腿。

  张和平其实想到了解决办法,就是把木制接受腔分成两半,将大一点的毛皮粘到木腔内部,再将毛皮边缘钉在木腔的外壳上,然后将两半贴了毛皮的木腔再钉在一起。

  如此一来,接受腔的内衬毛皮只有一条向外延伸的缝隙,就不会向内凸,从而减少对伤腿的摩擦伤害。

  当然,如果有橡胶替代毛皮,那自然是最好的了。

  可惜,这年月的橡胶是战略物资,缺得紧!

  第二天周六,张和平将锯成两半的木制接受腔给了父亲张兵,并说了他的改进方法。

  然后,他就骑车去了西城那边的首都广播电台,准备录制节目。

  结果,他们班的同学都到齐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参与节目录制。

  而是被聚集在一间会议室中,接受审查,查祖宗三代的那种。

  张和平感觉只是走了个形式,电台的人问了一圈,最后还是打电话去学校核对的档案。

  中午没有工作餐,大家凑了点钱、票,在附近国营饭店吃的杂酱面。

  他们这群学生里,只有张和平一身黑风衣,其他人都是绿色军大衣,国营饭店的几个服务员对此都没敢大声说话,很客气的把面端到了每张桌上。

  下午再去电台,等到下午5点钟,电台工作人员才核实完他们51个人的档案信息,并让他们第二天来,因为他们要下班了。

  好在第二天24号没有再出幺蛾子,亦或者是刘媛昨天回去又找了关系,星期天早上出来接他们进去的,据说是副台长。

  因为是电台节目,讲究的是声效,并不注重肢体表演,也没有观众,一众同学就站得很随意。

  排练了好几遍,他们都没找回去年的状态。

  下午,赵建国打死不当主唱了,张和平才无奈离开观众席,出来救场。

  然后排练了两场,录了两场,就结束了。

  至于后续的歌词报审、节目报审什么的,就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了。

  ……

  张和平在学校又关了一周,放回家时,已经是3月1号周五下午,父亲张兵已经在适应改进后的假腿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