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五章 斗诗_三国之席卷天下II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闻言知意。汉朝的乐府诗篇就是许多种文本格式,也可称呼为词牌名,陌上桑就是其中之一,就如同后世里面的七言绝句,五言诗一样。大家听到格式,就知道押的什么韵。用的多少字。

  众人来了兴致,大雪纷纷中,曹操也来了兴致,就用低沉的声音开始吟唱,“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此诗一出,满堂皆静。

  这诗的含义是:当一个人希望寻求解脱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时,自然会意识到他塑造的理想国是虚无飘渺的。

  这时候的曹操,已经隐隐觉察出,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他欲意力挽狂澜。八一?中§?文网w-w、w、.`81zw.com然而士人掌权者,多依旧沉迷在个人塑造的了理想国之中。。

  此诗,曹操有感而,一方面,他雄心壮志,要建立他心中的理想国。另一方面,又嘲讽当下昏庸之人,不顾残酷的现实,依旧纸醉金迷在幻想的理想国之中。

  似乎卢植蔡邕等人只是听出曹操的措辞精美,押韵合辙,颇具文采。都没有听出曹操诗中,蕴含的诸多对世事的内在含义。

  唯有荀彧听出了里面的含义,不禁击节而叹,“好诗,好诗!曹大人佳作,不亚于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

  众人听到荀彧的点评后,回想他们的诗,脸红。

  然而,众人个个击节赞叹,“好诗,好诗!意境深远,回味无穷。”

  “不愧是曹孟德,此等佳作,可流芳。”

  谁知曹操没有笑意,望着众人心里冷哼一声,一抱拳,就坐下来了。唯独对荀彧露出笑容,道:“文若之才还在曹操之上,可愿与曹操一起,匡扶汉室,报国安民?”

  原来曹操现唯有荀彧听出他的心声,因此忍不住抛出了橄榄枝。

  谁知荀彧不动声色,忽然对秦峰道:“秦大人可有佳作?”

  这个时候,四周之人都在讨论曹操刚才的诗词,个个赞不绝口。就算是蔡邕、卢植这样的大儒,也是如此。卢植忍不住说道:“文武全才,后起之秀,我大汉有希望了!”

  秦峰见状,心说看情况,爷不露一手,是摆不平你们了。没准荀彧还跟着曹孟德跑路了,这不行。

  对于秦峰来说,荀彧是一位任劳任怨的好“总理”。

  后世里的曹魏集团,阵前很难看不到荀彧的影子,都是荀攸跟着。但是,后世里曹操能够成事,全权负责曹操后勤保障工作的荀彧的功劳占一半。若没有荀彧主持曹操地盘的内政,曹操那里有钱粮在前面打东打西?

  记得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粮食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