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3章 屠榜!_华娱:从07快男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屠榜!

  10月6号。

  《不能说的秘密》依然稳坐千度新歌榜第二把交椅,但威胁并没有远去。

  这一天,全国各地的纸媒上,先后出现了一些关于《赤伶》的乐评,这些发表文章的人,外界或许不知其名。

  但在传统文艺圈内,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京城。

  某小区。

  曾梨手上正拿着一张报纸,当她看到那篇评述的落笔人时,不由瞪大了眼睛。

  竟然是杜教授?

  杜教授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父乃是京剧著名琴师,先后师从于杜奎、吴冰章、黄宝焱等名家,毕业于华夏戏曲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作为戏曲出身的演员,曾梨很明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陆远正式进入了主流的视线之中。

  其实,这些名家们纷纷站住来点评《赤伶》,甚至为其背书,不是因为陆远手眼通天。

  他,只是恰好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

  新世纪以来,传统戏曲艺术,不可抑制的落寞了,听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学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很多年轻人甚至连各种戏曲种类的名称都分不清。

  而《赤伶》这首歌,将传统戏曲元素移植到了现代流行音乐中,这不止是一种继承。

  更是一种弘扬,也是一种创新。

  在此之前,戏曲和流行音乐存在着严重的时空割裂,前者根植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而后者,诞生至今也不过两百年的时间。

  两者之间,是古老和现代的碰撞。

  其结果,现代完胜。

  虽然《赤伶》无法拯救日趋没落的传统戏曲,但这首歌的借鉴意义,远大于歌曲本身的价值。

  在保留流行音乐精髓的同时,还能弘扬、传承戏曲文化,让戏曲这一日渐小众的文化,被更多人熟知。

  利用流行音乐的快速传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戏曲文化的传播之中,这才是众多戏曲名家下场的真正原因。

  这是保护,是传承,是创新,对于传统戏曲,意义重大!

  其次。

  明年是特殊的一年。

  08年奥运会是华夏第一次承办的夏季奥运会,在此之前,华夏一直苦练内功,闷头搞建设,参与的国际事务十分有限。

  因此,燕京奥运会不仅仅只是一次体育盛事,更是一次向世界展现华夏形象的盛会。

  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戏曲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然而,传统戏曲连国内的年轻人都不听,如果没有深厚的中文功底,外国人又怎么听得懂?

  《赤伶》恰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音乐相互融合的大门,有利于向外界传播华夏的传统文化。

  此外,《赤伶》内里隐藏的家国情怀,也是重点之一。

  家国大义题材,更容易被主流媒体青睐。

  从流行音乐上升到了文化层面,《赤伶》这首歌怎么被夸都不为过。

  这是多方因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