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拱门的起源_史上第一无道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上是花草的模样。”

  “这东西产量几何?可能果腹?”忧国忧民的朱大昏君习惯性的问了一句,实际上他早就知道了,因为他让洪承畴和孙传庭在甘陕种过了,现在他是故意提出来,让大明的上流社会重视起来,而且他今天的宫廷宴会可是有目的的......

  “陛下,这土芋产量可不低,亩产据称可以达到2000斤,臣家里头一回种,就产出了1000斤,”吴襄道,“种起来也非常简单,将土芋按照芽眼切成鸡蛋大小,放置在温暖潮湿的泥土中即可。”

  “那么说起来还不如蕃薯。”成国公朱纯臣知道天子在甘陕屯田种蕃薯和土豆的事儿,于是一唱一和了起来......他在历史上就是崇祯最信任的勋贵,还看不出朱大昏君今日的目的?

  “产量的确不如蕃薯,”郑芝龙笑道,“不过这玩意比蕃薯要扛饿虽然不如大米白面,但是比蕃薯强多了。”

  朱大昏君环视左右,看到众人好奇的目光恰到好处地说:“千斤也有八石之多,如果能达到两千斤就更好了,大量种植,岂不是能解了东南粮荒?”

  “陛下,番仔薯可不大耐旱,也不是很耐热,”朱纯臣接过话题,“番仔薯比较抗冻,却耐不得干旱和炎热。如果在北地不缺水的地方,倒是可以大量种植番仔薯有百日即可收获,即便在北方寒地,三月播种,七月就能收获。收获以后可以加工成薯粉,就能长久储存了。”

  朱大昏君已经吃完了一根鸡腿,扭头瞄了一眼朱纯臣,心中默默点头,却故意道:

  “成国公还懂种地?”

  朱纯臣笑了笑,“种地是不会的,不过臣家在北直隶有一些地,雇了不少精通农事的老农。臣时常和他们交谈,所以知道一些农事。这番仔薯和蕃薯,只要种对了地方,都是可以活命的。”

  到底是历史上会揣摩圣意的大奸佞啊,这说瞎话的本事......朱大昏君也不在乎,只是满意地朝着他微笑点头,又扭头问起了郑芝龙。

  “你们家在台湾开了多少荒?”台湾这个叫法是朱大昏君钦定的,之前一直叫大员岛.......这就是做皇帝的好处,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荷兰人现在在台湾岛上还没有什么实力,仅仅占领了几个据点,而且据说已经死了近百个荷兰人了(郑家兄弟带来的消息),不过郑家在台湾岛上也不是没有势力,也在东北角靠近澎湖岛的地方圈了点地,拉着福建农民搞开垦呢。

  台湾日后号称宝岛,但是在17世纪还是蛮荒状态,又有“黑水洋”(一道速度很快的洋流)阻挡,如果不是郑家这样的海贼世家,进出台湾岛都不容易。

  所以开发台湾的事儿对大明朝廷来说,差不多就是个无底洞,可不能拿民脂民膏硬往里面填,还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