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七章 范思哲和范破虏_大明英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郑海珠最终请黄妻姚氏写的义塾名称,不是“守宽书院”,而是“守宽学校”。

  乍一听“学校”这两个字,黄尊素和姚氏都觉得奇怪。

  郑海珠对夫妇二人解释道,虽然如今已不是嘉靖爷的时候,朝廷对私人出资办学不再禁止,但因自己同时会招收女娃娃,且又不是大户人家的内宅闺塾,堂而皇之地用“书院”二字,恐怕惹来老古板们的反对,以及冒犯那些致力科举的生员们。

  “然而,黄老爷,姚先生,我们所招的,也绝不是学徒。孩子们学手艺的同时,要识字,要明理,不管男娃女娃,都要懂得修身、齐家、助人、爱我大明。学天理、人情、国法、巧艺,少年郎聚而习之的地方,周曰庠,殷商曰序,所以国子监又被称为天子庠序。孟子说过,商周再往前的大夏朝,不称庠,不称序,而称之为‘校’。”

  黄尊素将郑海珠这番阐发听到此处,合掌称妙:“好名字,学校,学校,如此说来能上朔到三代时,渊源雅正。”

  姚氏则更高兴,不仅仅是“学校”二字,背后深意与国子监那样的天子庠序能相提并论。

  更因为,郑海珠对她的称呼,十分自然地,已经从“黄夫人”或者“大奶奶”,换成了“姚先生”,而自己的丈夫对于这样的改变似乎并无芥蒂。

  姚氏觉得,自己经历了十八年闺中生活的“姚大小姐”,和八年人妻生活的“黄家少奶奶”后,仿佛开始了新的人生航程。

  她并未清晰地辨别出,这种前所未有的欢愉,来自于她在父权与夫权外觅到第三种生存空间的可能性。

  她只是颇为畅快地,品咂这种全新的尊严感,仿佛来到春天的原野上,尽情呼吸着鲜润的空气。

  “守宽学校”、“北园”、“清园”、“复园”、“蕉园”——姚氏在自家的方寸天地里,铺纸研墨,写出了平生最满意的十二个字。

  ……

  又过了几日,郑海珠来给姚氏送聘书。

  “这是我家大小姐亲自绣的绢底丝线的聘书。合拢如书页,打开如桌屏。”

  郑海珠向黄尊素和姚氏展示韩希孟的杰作。

  “黄老爷和姚先生请看,因姚先生要在我们学校教授的,是书艺和丹青,我家小姐就在聘书中绣上桉几瓶花与笔墨卷轴,配了此前姚先生吟诵过的杜工部的诗句: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饶是夫妇二人早已领略过韩希孟的精湛绣技,此刻见到聘书上的图文远绍唐宋书画遗风,也是啧啧惊叹。

  郑海珠又道:“董公和顾府的缪阿太,应承做我们学校的名誉校长后,我家小姐也绣了聘书。董公的聘书上,是苍松瑞鹿;缪阿太的聘书上,是水仙灵芝。”

  和面对韩希孟时一样,郑海珠秉持“语言及思想”的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