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章 见面(上)_大明英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个郎中并几个助手徒弟,花了三日时间,给郑家庄两百来号人都吹了痘苗,完成了接种。

  附近乡村的崇明本地人,也有蹭过来围观后想种痘的,郑海珠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让他们去请里长或者约正书写好字据,言明接种后若有严重症状导致伤亡的,郑家庄和松江郎中概不负责。

  所谓“约正”,就是大明各地乡村公约的管理与执行者,集立法、司法为一体的土味裁判官,在乡村里威望甚高。

  新兴的移民村落郑家庄,约正自然就由深谙律法、不怒自威的唐阿婆来担任。

  周遭的崇明土著们,在字据上摁完手印、交给郑家庄的特聘约正唐阿婆保管后,才能来接种痘苗。

  如此又忙碌了四五天,跑来接种的多为一家的主劳力,郑海珠恰好利用这个机会,又摸排了一遍南沙几个大聚落的本地青壮,特别关照了其中与辽民有结亲意向的崇明人。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姻亲关系也是亲,郑海珠需要给自己的郑字号营兵队伍,充实些连襟、大小舅子等妻族的男性,同时也避免辽民中拉帮结派、架空自己和吴邦德等管理层。

  崇明土著里,的确有不少想入营伍的。

  崇明是个岛,岛民的性格较之苏锡常等地的百姓,本就彪悍许多,加之听说进了这个安远夫人的队伍后,只要按时训练,还有铜钱拿,这不比北边那个姚千户的军囤系统强太多。

  土著们没有犹豫太久,一些最为壮实的渔民和盐工,就主动要投许一龙的水军和戚家军教官的步军。

  这日,滩涂边,来看试炮的郑海珠,问吴邦德:“兵额用了多少了?”

  “我们自己庄子里的,两百左右,崇明本地的,区区数日就已过百。后头再来几船辽民,到明年这时候,你手下的营兵加农兵就得过千了,筹钱吧大将军。”

  郑海珠撇撇嘴:“弄钱倒不算太难,七七八八的进项加起来,这两年能凑合。”

  吴邦德又道:“我还担心北边那个姚宗文的亲戚,告咱们刁状。”

  郑海珠仍是没太表现出焦虑。

  她比吴邦德多一副上帝视角,知晓再过三四个月,那位被后世史家诟病多多的万历皇帝,就该去见列祖列宗了。

  当今太子、超长待机数十年的朱常洛,当皇帝不过一月,也会因服用红丸而驾崩。再坐上龙椅的,便是辽民阿山的同门、热爱木匠事业的天启帝朱由校。

  总之,被视作郑贵妃同伙、卷入红丸案的浙党首领方从哲,很快将被朝中东林派弹劾下野,姚宗文必也失势,他那个在崇明岛混军户的堂兄弟,又有什么好畏惧的呢。

  值得担心的,倒是黄尊素他们,入朝后若被将要崛起的魏忠贤阉党迫害,自己有没有可能救下黄尊素等人。

  几声呯乓枪响,将郑海珠从沉思中拉了出来。

  合机铳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