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章 人尽其用_大明英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海珠从县衙出来,给她驾车的辽民青年花大的身边,却多了一个人——许一龙。

  去岁,郑海珠把许心素这个嫡长子顺利地带离福建,回到江南时,恰闻卢象升考中举人后,会试没有金榜题名,留在南京制艺圈中,准备三年后再战进士。

  这倒与历史上卢象升的命运轨迹一致,他要到天启初年才进士及第。

  郑海珠便依照对许心素的承诺,将许一龙送到南京,跟着卢象升学习制艺,指望这位上岸海寇的后代,能遂了他老子的心愿,走上科举取士的路子。

  数月后,卢象升来信,直言许一龙既不是做官、也不是做学问的料子。郑海珠赶到南京面谈,见师徒二人的关系倒温和融洽,许一龙只是坦言更想闯荡江湖,卢象升亦诚然劝着「阿姐你身边总要多几个帮手」的话。

  郑海珠于是也不踟蹰,又把许一龙弄回松江,先让他顶替去日本结婚的郑芝龙,管着濠明商社杭州总部与松江商路的对接事宜。

  但这次,刚到崇明,郑海珠就碰上地头蛇的挑战,却也是机遇,令她对用人岗位进行了适时的思路调整——让许一龙来崇明岛。

  只见许一龙疾步上前,面带告罪之色道:「阿姑,我到晚了一天,乃是因为,昨日要在吴淞码头收铜。」

  郑海珠的火器厂彷制大小火炮,需要铜。黄尊素倒是愿意从东林门生的资源里,给她找供应商,但郑海珠明确拒绝了。一则,她结交黄尊素就够,不愿早早地认识太多东林派。二则,郑芝龙此前从澳门带回的信息也好,孙元化和匠师们的实务吐槽也罢,长江中下游出品的铜,质量差强人意,都建议用海外舶来的铜。

  如今这万历王朝的最后一年,中日官方贸易仍未直航,郑海珠买的铜,都是颜思齐从平户先弄到台湾,再辗转北上,以闽商海贩的名义,运到松江。饶是如此,也比走内陆简便些。

  此际,郑海珠摆摆手,温言道:「我估摸着就是铜到了,这是好消息,我怎会怪你来得慢。」

  许一龙神情轻松了些,意味深长地瞅瞅抱着鞭子的花大,笑道:「阿姑招来的这些辽东兄弟好机警。我今早到庄子,吴公子说你来县衙办事,我想着赶来接阿姑,方才问这位兄弟可是郑夫人庄子里的,他就像没听过这个庄子一般。」

  花大满脸赧然,挠头道:「夫人和公子恕罪,是吴管事叮嘱咱的,给夫人做车夫,莫和陌生人乱搭腔。」

  许一龙赞许道:「这就对了,往后,我阿姑出来行走,是得多几个性子忠耿的手下跟着。」

  坐上牛车,郑海珠先闭目养神。

  和两个官油子啰嗦半天,就算如今已是不必点头哈腰的情形,人也很累。

  许一龙对郑海珠,已完全是看待长辈的心态,只得忍着好奇,不敢马上打探,郑海珠为何让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