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5章 中医的定律_我能对话五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5章中医的定律

  陆九仔细揣摩着尚业华刚才这番话。

  其实意思和他曾经理解的差不多。

  当初他认为,真正的上医,是要懂得儒释道的。

  因为人会生病,无外乎跟自己、家庭及社会,还有大自然。

  但其实他还忽略了一个点。

  那就是懂了知识,不一定能诞生智慧。

  智慧不是靠知识积累出来的。

  中医为什么要学易经?

  因为易经可以开智慧!

  它所阐述的,都是天地间最根本的规则。

  懂了易经,就等于是懂了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则,就像读史可以明智是一样的。

  有了智慧,知识越多越好,因为智慧可以帮你筛选出有用的东西,你也能合理地去运用。

  如果没有智慧,那么知识越多越糟糕,最后只能成为一个行走的图书馆。

  只是看着博学!

  医学,是研究生命的,说它是生命科学一点不过分。

  那么生命科学不研究生命的活动,又怎么知道生命在什么条件下会健康,什么条件下会生病呢?

  如果要研究,那就无可避免地得研究天地间的规则。

  只有搞清楚了这个,才能在它的基础上诞生一系列的生命科学类知识。

  就像物理学的三大定律一样。

  而易经,就是中医的定律!

  或许,正因为魏正先有在道家学习的基础,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超越众人,成为中医界的顶级泰斗。

  往后,倒是可以在医院讲讲易经,然后再挑选一些有天赋的中医,进行深入学习。

  先弄懂了规则,再学习中医的话,或许能事半功倍。

  果然还是得按照古人的培养模式来学中医啊。

  古代士人往往都是做官不成便做医。

  可见这些有知识的人,基本都把中医当成了第二个谋生的手段。

  换句话说,但凡是按照华夏古代那种培养学子的方式,进行中医教学的话。

  那么就算成不了最顶尖的中医,当个合格的中医也绰绰有余。

  只可惜,以现在的知识结构,很难再复刻古代的那种培养方式了。

  毕竟很多人连古文的意思理解起来都挺费劲的。

  “想要跳出病证思维,就不能局限于中医的知识,所以,易经对于想要进入上医境界的人来说,不可不学!”陆九道。

  尚业华点头,“没错,不知道我这一生,能不能达到上医境界啊,真想知道那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学中医的,没有谁不希望成为最顶尖的中医。

  因为但凡有这种想法的中医,大多都对于古代的那些神医无比向往。

  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这些在历史书里存在的神医们,学的也是岐黄之术。

  如今的他们跟这些古人学的东西,虽说有一定的变化,但大体上传承并未断绝。

  所以,不少人也想看一看神医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

  只可惜,这注定是一条天梯。

  二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