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七章 风云动_国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招以本伤人实在太荒谬,崇祯皇帝看了折子后勃然大怒,痛斥熊文灿这是在“玩寇”。杨嗣昌也是哭笑不得,没办法,就从真定、保定和山西掉了三千人过去。

  可这点人马,要想用来解决张献忠根本就没有可能。熊大人是靠招抚贼军起家的,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就干起了老本行。

  于是,熊文灿就派出亲信进入张献忠营内招降。

  张献忠为人狡诈,在以前他只要形势一但不好,就投降朝廷。可等到缓过劲来,就会重新反叛。可以说,此人根本就不能相信。

  自从滁州大战之后,农民军受到了极大打击,元气大损失,已处于失败边沿。此次熊文灿派人过来招降,要想立此绝世大功,好在皇帝面前扬眉吐气。()

  张献忠吃准了熊文灿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有知道他贪财,更是许于厚贿,向熊大人提出苛刻的条件要求保留部队建制,并择地安置。反正一句话,投降可以,但兵权却不能交出去。

  当时,杨嗣昌等人也不是没有看出其中的问题,因为张献忠的人品实在太卑劣,根本就不值得相信。可熊文灿急于立功,不断派人进京游说。说张献忠兵力雄厚,又是贼军中的领军任务。若要想彻底剿灭贼寇,朝廷将来不知道还会糜费多少军费,调动多少人马。而且,未必就能打得过人家。如今,若是招降了贼军的旗帜性任务,贼人必然军心大震,说不定以后还会有人陆续求降

  。

  如此,岂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最后,熊文灿还信誓旦旦地说:“若能招降张献忠,依臣看来,最多三年,贼军将尽数归降朝廷,当至天下太平。”

  在熊大人的影响下,急功近利的崇祯皇帝一锤定音,答应了张献忠的所有条件,让张部安扎在谷城外十余里地的白沙洲,造屋买地,定居下来,俨然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的诸侯王。

  而这个时期的张部势力已经在历次的战争中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据地方官送上来的花名册上记录,此刻的张献忠手下总国也不过一万八千人,其中精兵约一万一千左右。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才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他虽然生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可自登基以来,大明朝就内忧外患不断,每年都在打仗。仗打得多了,他这个门外汉也具备一定的军事常识。

  一万八千贼人就有一万一千精兵,可能吗?据他所知,贼军作战一向都是拖家带口,两万人马中,上得战场的青壮有个五六千人就算是不错的了。至于家丁级精锐,也就一两牵千人模样。

  这点人马,只要朝廷发个狠心,调动各地军马进剿,最多花费些时间和军饷,要彻底剿灭也不是什么难事。又怎么说未必打不过人家?

  这个熊文灿还说什么最多三年,贼军将尽数归降朝廷,这不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