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71章 殖民时代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进贡的必备品。

  而岭南还有象牙、犀牛、香料等的加工,这些方面的技术也较为先进,甚至诸如采珠啊、陶器啊等,也有不错的水平。

  以前岭南百蛮部落时代,各部落掌握着一些工艺,世代传承,与其它部落以物易物。

  而如今岭南工商大兴,官府也就动员这些匠人入城,甚至为他们提供贷款,鼓励他们自己开铺建坊,也可以接受商人们的雇佣做工匠领薪水,或是入股分成等等。

  这些有一技之长的蛮子,如今在岭南可是很吃香的,下山之后,待遇非常不错,比之以前在山上,收入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的提升,也开始在城里买房,穿上长衫丝绸,甚至买马购车,购买奴隶服侍,还能把孩子送去城里的官学或私塾读书了。

  这种变化,对山里的蛮子们是有极大吸引力的,所以这几年,下山的蛮子越来越多了。

  有技术的下山拿技术换钱,没技术的也可以用力气换钱。

  以前各个部落间的地盘那都是祖辈们一代代争夺打下来的,谁也不得轻易越界,否则就是战争。

  而现在,经略府统一规划,设州置县,划乡设里,许山民们开垦荒地永为世业,甚至还免税赋等,又统一规划起水利渠道,组织乡民一起出工出力,齐心协力把水渠修好。

  这些组织和动员能力,都是以往的部落很能做到的。尤其是涉及到其它部落的领地时,而现在在官府的出面下,很多事情都能协商、交易,最后解决。

  岭南的许多蛮子,如今正在打破过去的地域界线分隔,慢慢的不再那么严格的区分部落了,现在代之的是州、县、乡、里这些朝廷的官方行政区划。

  虽然许多蛮子首领摇身一变,成为了县佐、县史、乡长、里正、保长等等,但是他们已经成了朝廷地方官府组织的一员,而不是再是站在对立的面。

  越是靠近那些交通线上,靠近平地、靠近城池、要塞的地方,如今这种部落的区分也就越来越淡,在那些城池、乡集上,来自山里各个部落的人都凑到了一起,大家相互交换土产,采购商货。

  甚至被雇佣进作坊、矿产、商铺、马帮、船队做事,换取银币铜钱。

  部落间的冲突现在越来越少,岭南传统的生存模式也正在改变着。

  就如这西江上,有许多跑船的水手,就是来自部落的,多数是以前本就靠近江河的那些部落民,他们本身也熟悉水性,如今来跑船,比起在家打渔收入可高多了,旱涝保收,甚至还要轻松些。

  而沿岸那些养猪的放牛的甚至是造船的打铁的做首饰的,许多也一样都原本是部落蛮。

  贾务本很感叹,认为这是中原教化之功。

  秦琅心里却呵呵一笑,这明明就是钱的力量。

  若岭南不是大兴工商,而是走其它路子,只是靠武力强征,然后你看蛮子们还会不会如现在般安居乐业。

  不管什么王朝,也不管什么华夷,关键的还是得让人日子过的更好,别人才拥护你。

  否则你武力征服,然后钱粮瑶役征发,比以前负担重的多,那谁愿意?

  武力,也只能是打碎旧有的统治阶层和制度,但真正要得到民心的,还是得靠钱,说白了就得让人温饱,这是最起码的,这样别人才会真心接纳你拥护你。

  为什么现在西北山里的那些蛮子还总是在做乱呢,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对旧有的蛮酋头人统治层没能击碎,他们的控制力影响力依然在,依然裹胁着那些普通的蛮丁们,再一个,大唐也确实还没在那些山区带去新的模式,那些蛮子依然过着传统的生活模式,还感受不到外面的巨大变化,也没享受到这些变化带来的好处。

  这次秦琅去云南,特意要经过宜融地区绕个远路,也就是要把那些顽固的蛮酋头们统治给击碎,打破那个牢笼,掀起井盖,让那里的蛮子们真正看到外面的世界,让他们能知道新世界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