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3章 摩诃多到了_我在大唐当侯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州和姑墨州。这两个地方,各县该调整的调整,而且各地县令都要更换。”

  “单是这两个地区,至少能安置二十人以上。除此外,再从伊州、高昌、焉耆、龟兹四州内,抽调一部分县令到王府任职,空出各县的县令,让他们到地方上赴任,执掌地方。”

  “地方上任职,最是考验人,能看出他们的成色。有这一前提,这一批人就可以全部安排妥当,确保他们都有施展能力的机会。”

  来济继续道“当然其中一部分最为优秀的人,可以留在王府做事。毕竟六部设立起来后,但实际上也有诸多的缺额,需要人才充实。”

  上官仪表情肃然,附和道“大王,卑职赞同来济的分析。而且臣这段时间还有一个想法,臣熟读经典,遍读历代的史书,发现一个问题。”

  “如果朝廷中枢的要员,对地方上的情况不了解,施政时就容易想当然。尤其读书人许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于农作物都不知道,对集市上柴米油盐的价格更不清楚,都是想当然的自己感动自己的施政。”

  “这样的安排,绝对要不得。”

  “所以卑职认为,我大夏国内不论是现在,亦或是将来,都应该有一个铁律。朝中的官员,如六部五寺一台一监这些重要的部堂官员,都应该从地方上提拔。”

  上官仪郑重道“唯有真正从地方上提拔起来的官员,才知道民生的多艰,才知道民生的辛苦,才能体恤百姓。而这一安排,可以最大限度的杜绝官员的无知。”

  杜启赞道“上官先生的这一提议,当真是极为精妙。这一条款,可以作为选拔朝中重要官员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事实上在后世,但凡重要的官员,都是从地方上一步步提拔起来的。

  是从万万人中杀出来的。

  如果没有地方上的履历,没有地方上漂亮的政绩,想升迁极为困难。甭管是空降到地方的,还是从地方土生土长的,都要从地方上开始,都要有地方上的履历。这样的一个安排,才能保证官员真正了解了地方上的情况,不至于一问三不知。

  上官仪得到杜启的准许,心中也是开心“大王英明”

  杜启继续道“王乔的安排已经定下,至于其余人的安排,你们再仔细琢磨一下,把疏勒州、姑墨州的人选拟定,以及在伊州等四州的人选尽快拟定安排。”

  顿了顿,杜启又道“至于要留在王府的好苗子,也尽快定下,你们自己甄选即可。待甄选完毕后,交给吏部走流程。这些官员的考核,以后就是吏部的事情了。”

  “卑职遵命”

  上官仪、来济齐齐应下。

  眼下的人才甄选安排,那是极为关键的,而且可以说颇为繁琐,但偏偏又很关键。对于两人来说,这是历练他们的机会。

  上官仪等人去忙碌,杜启却是没去管的。

  他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情,而时间流转,转眼进入九月二十六日下午申时。几天的时间,上官仪和来济已经安排完门阀世家子弟的官职。

  所有人都已经是同意,且已经去赴任了。这些人最低的官职,都是一县的县令,这样的安排是所有人都愿意的,没有人不愿意。

  不过却没有人有骄傲的情绪,反倒打定心思要好好做事。因为杜启说过,他们只有一次的机会,一次做好了,才有步步高升的机会。一旦自己执政的区域事情没有做好,便会失去立足西域的机会。

  今天的下午,有些冷风萧萧。

  而上官仪却带着王府的官员,在西城的城门口,准备迎接疏勒国的国主摩诃多一行人。上官仪静静的等待,好在等待的时间不长,就有人高呼人来了。

  上官仪抬头往前看去。

  只见前方远处的官道上,出现了一支队伍,往城门口赶来。

  赫然是疏勒国一行人。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