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1章 流连忘返_智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人口才15万的小城市,竟然养殖了273万头生猪,整个城市基本都围绕着养猪产业而发展。

  红岩农场的养猪场设置在山的另一侧,和城市居民区有1.5公里左右的距离,因此赖小妮并没有看到养猪场。

  走出火车站,门口有不少共享电动摩托车。

  她扫了一辆电动摩托车。

  城市街道两侧种了大量芒果和桂花树,桂花的香味非常浓烈,幸好她没有花粉过敏。

  路过美食街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猪肉菜肴,让她都有些忍不住了。

  不过现在距离晚餐还有三四个小时,她只能跑去特产店,用10块钱购买了一斤猪肉脯。

  坐在特产店门口的长椅上,赖小妮啃着蜜汁猪肉脯,配上一瓶冰凉的酸梅汁,实在是太爽了。

  在特产店购买东西的游客不在少数。

  红岩农场的特产店都是猪肉制品,包括猪肉脯、低盐火腿、高盐火腿、猪油糖、火腿月饼、培根肉、猪肉香肠、猪肉罐头、固化猪油、猪毛牙刷、猪骨浓缩膏、猪皮冻、冷冻猪肉之类。

  赖小妮发现洪沙瓦底本地人非常信任特产店,因为这边的特产店,是真正的特产店,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黑店。

  各种产品的质量、价格,还有服务之类,都做得不错。

  至少给赖小妮的感觉,就是真实和舒服,既介绍了本地特产,又没有死缠烂打的推销。

  其实很多游客并不看中特产店的便宜,而是图一个氛围感和新鲜感。

  毕竟这些特产店出售的产品,价格虽然比超市便宜一些,相当于出厂价,可差距也没有太过于夸张。

  比如猪肉脯,在本地特产店是500克10块钱,而外面的超市则是500克12块钱。

  而游客坐车过来一趟,肯定要几十块钱起步,买特产并不是为了那一两块钱的差价,大部分人仅仅是享受其中的过程罢了。

  三大集团为了赚钱,虽然会不择手段,但不代表他们就不重视客人。

  毕竟服务好,才有回头客。

  如果搞得游客身心俱疲,那估计只能做一锤子买卖了,人家游客过来旅游是为了放松心情,而不是过来受气和被坑的。

  在这一点上,三大集团就做得非常好,让所有游客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赖小妮一路旅游,路过了十几个城市,就没有遇到任何麻烦。

  怪不得很多来过洪沙瓦底的游客,都对这里念念不忘。

  又吃了一大块猪肉脯,她耳边响起一阵悦耳的小提琴曲,转过头看向不远处的小公园。

  一个穿着灰色夹克衫的年轻人,正在小公园的烧烤炉旁,演奏着一首不知名的小提琴曲。

  他身边的几个年轻男女,则坐在木椅上,享受着高山台地的傍晚。

  斜阳穿透树丛间隙,海拔带来的气温和山风,让这里的傍晚气温宜人。

  眼前的景色和人,让赖小妮都有些不由自主的沉醉其中,直到最后一丝旋律被山风带走,她才如梦初醒。

  夕阳西下,山间层林染上了稀稀疏疏的金黄。

  河道上,几艘运输船往来其中,有进入从船闸,也有停泊在码头上,尖锐刺耳的汽笛,在河谷回荡着。

  街道的霓虹灯和路灯陆续亮起来。

  小公园的几个公共烧烤炉旁,已经冒起了炭火,脂肪在炭火炙烤下,飘散出美拉德反应的香味。

  刚才拉小提琴的年轻人,打开了一个小音响,一边烤肉,一边用沙哑低沉的男低音歌唱着:

  “夏日的晚风,携着高山凉爽……”

  “奔腾的河川,掺有芳草清香……”

  “远方的邮信,尽是阿妈挂念……”

  “人生啊!就是这川流不息的萨尔温江,总有波澜起伏……”

  类似于闽南语与东瀛演歌的味道,让赖小妮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听老爸收藏的老黑胶唱片。

  这些天她其实也在旅途中,无聊的时候,听过洪沙瓦底本地的歌曲,还下载了不少当地的电视剧和电影。

  总体来看,洪沙瓦底在文化娱乐方面,给她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感谢书友“Tigerhill”、“小叶子咩”、“书友20220913025414498”、“公鸡中的灰机”、“玉明道人”的打赏。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