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1章 睡着的薛宝钗_红楼情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1章睡着的薛宝钗

  秦钟心里有着自己的盘算。除了那些在意的美人儿,自然也想着将来能够扬名。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生存的根本,也是维护一国稳定的基础。

  不论是百姓,还是一国之主,就没有不对此在意的。哪怕历朝历代的昏君,也晓得口粮的重要性。哪怕是蔬果,人也是愿意吃饱满水润且清甜的,而不是吃未经过选育的干瘪果子。

  秦钟相信凭是什么人,在饱满水润和干瘪枯槁之间,也都会选择前者。

  好吃和好吃,量大还是量少,这种东西是人能够直观感受,且做出选择的。就如前世网络上火过一阵的小番茄种子,十元钱一粒,但追捧者众多。

  当时许多人对此十分不解,超市里便宜的小番茄一斤也都未必要十元罢。凭什么一粒种子就这么贵?

  有些时候,除去炒作和营销的因素,某些作物的育种技术落后也不得不承认。

  可惜,在当时那个网络信息极其发达的世界里,许多人对育种甚至对种植都抱着极大的错误认识。那些人觉得长得好看的、产量大的,一定是吃了就会掉头发的。

  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很难!

  秦钟对此非常清楚。但是如果去教导一个愿意相信的人,那么过程就将十分顺利。

  他要寻着的就去那些愿意相信的,愿意躬身进入田地的。

  秦钟慢慢在心底组织话术,好一会后,说道:

  “徐老在家里整出这样一片地方,虽是叫人敬佩。但其中要多少时年,才能有一点的收获。天下作物种类何其的多,且南北东西环境各不一样。若是能有那么一批人,在各省照当地环境去培育选育,比徐老闭门在家摸索要快的多吧!”

  料想前世吃了育种落后的亏,后来铁了心要追赶,可不止是各省成立农科院。就连大部分的县城都有自己农科所!

  因地制宜,是便宜的办法。

  只见徐元益激动的神情一僵。“这得多少人啊?!”

  秦钟解释道:“那是我的构想。刚开始时自然是叫愈多有志于此的人了解各种作物增产和选育的办法,然后组织去试种。得出了经验结论,再带去地方推广。”

  就像前世各地的农业大学一样,要想毕业就地交一篇实实际际的论文。哪怕是你杂交出一根棒子上只有两粒玉米的品种,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说不得还能把种子卖去李朝国,听说高丽人就很喜欢吃没玉米粒的玉米棒子。

  当然,如果真真育出一个高产、抗病、抗倒伏且口感优良的,那直接入朝请功了。

  而……

  他,秦钟,

  作为育种理论提供者、育种发起者、育种推广者,将来在史书上怎么也得留下一笔吧?!就靠着这一项,秦家至少两代人的富贵完全不用再担心了吧!

  至于第三代,或者三代以后,那就得看后人们自己的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