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6章 基因战士之秘_大国重工: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45年1月。

  地球上的北半球正处在最寒冷的时候。

  但以北山、高原、格尔木、塔中、昆仑城为中心的红星公司地球五大工业区还处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这一片巨大的地域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军工厂,数千万工人工作在生产一线,进行着简单重复性的劳动。

  他们制造出的军工产品正源源不断地向谷神星战场输出,但很快就会化为星空中的残骸。

  与这些军工产品陪葬的还有无数的人类士兵。

  星际战争的残酷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双方阵亡将士人数超过了500万,但交战双方却没有丝毫妥协之意,战争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之中。

  钟成这两年多时间全心扑在了联邦的军工生产上,他推行了完全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把联邦内的所有工业企业纳入了红星公司的工业制造体系。

  除了一些必要的工厂按计划生产民生产品外,绝大多数工厂、生产线都投入了军工生产。

  计划管理的优势被发挥出来,人类联邦的武器装备制造能力节节攀升,在2044年底终于超过了帝国武器装备的补给速度。

  但另一个问题却暴露出来,人类联邦的合格军人补充速度跟不上武器装备的制造速度。

  联邦开始出现战舰和机甲制造出来无人使用的局面,一反一年前军队等着武器装备下锅的情况。

  合格的战士特别是机甲战士训练需要半年以上,联邦军在地球、月球、火星、谷神星建造了大量的新兵训练营,可供数百万人受训,但仍然满足不了战争的需求。

  关键的是人类联邦有近100亿人口,但在兵员补充速度方面却不如帝国的5亿人口。

  据联邦军情部的最新资料,帝国军在小行星带的总兵力达到了1000万,而联邦军总共才万人。

  双方虽然太空战舰的数量相当,但这巨大的兵力差距却不是武器装备能够弥补的。

  从近期双方的交战情况来看,帝国军的机甲部队构成已经发生转变,由普通人组建的机甲部队占了多数,但基因战士组成的机甲部队仍然达到了200多万。

  如果算上这两年多被消灭的150万以上的基因战士,那帝国制造的基因战士就超过了350万,这让联邦的科学家们都难以理解。

  如此复杂、危险的基因改造技术怎么就成了规模生产技术?

  联邦军为此专门抓捕很多帝国军中的基因战士以及收集了大量的基因战士遗体提供给联邦的生物基因专家研究。

  科学家们得出了五花八门的结论,莫衷一是,但就这些基因战士还是不是人类,就让专家学者们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之中。

  钟成看过这些资料,一个名叫泰勒的生物学家提出的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让他眼前一亮。

  泰勒认为星网公司一定是发现了一个外星生物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