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零九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会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上,最新的栓动式步枪暂时停止研发了,新式前装燧发枪已经定型,陆军后装火炮的研发也进入实验阶段…”负责武器具体研发的毕向东向朱由检汇报了最新的武器研发情况。

  “基础理论不突破,整个行业的技术就跟不上来。同样是枪管露气的事,燧发枪的要求比栓动步枪的要求低得多。”朱由检说。

  “千年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改变的,能教格物之学的老师严重短缺且水平不够,就算现在天天不睡觉现教也教不出来啊。”方以智补充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前不重视格物,是因为没有发现格物的好处。要想让格物之道发扬光大,在推广上就必须有所倾斜。

  现在朝廷拿下了南洋之地还需要巩固,正好借机发展造船业。造船行业需要用到大量的格物之学。

  索性就朝这个方向倾斜,等到把下一代人才培养出来了,再从海里转回来。教书育人是一个亏本的事情。朝廷以前为了照顾读书人制定了不纳税的政策,导致了大量百姓拿着土地投靠举子。

  这是弊端,不能因为读了几天书就当霸王。以后朝廷的教育不能一味指望朝廷倒贴,要考行业来支撑。就先有造船业来支持适合造船技术发展的格物之学吧!”

  朱由检一口气说得口干舌燥的,赶紧端起茶碗猛灌。穿越也不是万能的,大明就算是有朱由检带来一点后世的先进知识,也不能说整个社会就此大发展了。

  什么事情都可以跨越式发展,唯独教育不行。一个时代如果没有教育支持,想一下子就发展出几百年的成就,那还真真是扯淡了。

  “炼钢的技术发展现在很慢,老臣愧对皇上……”宋应星嘴巴蠕动几下,有苦难言。

  “别这样想,宋爱卿已经做的很好了。”朱由检赶紧劝住。

  炼钢看起来容易,实则相当困难。炉温的提高技术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小炉到大炉也不是简单的把炉体扩大。

  很多小说里写炼钢,只要一实验出来,然后一两年钢产量直逼二战的米国,再过几年中原大地就能跑火车了,而且还能从新疆修到中原,从河北修到关外。

  胡扯!

  能用小炉实验出的钢产量,怎么支撑一条铁路的用钢量,建一万座小炉子吗?

  钢铁洪流听起来激动人心,可惜钢铁行业的发展整整经历了几百年,而且从技术层面上,人们很早就知道原理了。

  “炼钢技术不能停,如果钢材料不过关,武器就会落后。大明可以不装备栓动步枪,但是不能不产钢。”朱由检一语成谶,这是他不敢松懈的技术发展。

  四个人聊了很久,看似轻松惬意的一场话会其实决定了大明未来的政策基调。

  大明现在步子迈得有点大,然而国内其实已经严重空虚了。要不是海战这一仗打赢了,怕是亏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