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二章独树一帜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爱因斯坦和薛定谔提出的类似于上个位面“魏格纳的友人”的思想实验,让哥本哈根学派再次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更让玻尔感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这个思想实验的“恶毒”之处在于:在哥本哈根诠释的框架下,想要在逻辑上做到自洽,唯一的办法就是承认观察者的“意识”对波函数的坍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上个位面中,日后魏格纳和冯·诺依曼等物理学家就是这么做的,他们主张波函数是在“意识”中坍缩的。

  此前玻尔虽然一再强调观察者的作用,但对于观察者的“意识”问题,玻尔是一直尽量避免讨论的。这是因为玻尔深深地明白将“意识”这个不属于物理世界的概念引入到物理世界,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

  想象一下吧,如果承认是观察者的“意识”导致了波函数坍缩,也就意味着在第一个有“意识”的生物出现之前,宇宙只不过是一团概率云,直到宇宙中第一只有“意识”的生物出现,它看了宇宙一眼,宇宙才在它的“意识”中坍缩成了确定的样子!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那第一只有“意识”的生物又是如何从一团概率云中诞生的呢?

  正当哥本哈根学派一筹莫展,爱因斯坦和薛定谔洋洋得意的时候,一直充当听众的会议主持人郎之万忽然开口说话了:“大家争论了这么久,也都累了,为什么不稍稍休息一下,顺便听一听塞克特小姐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呢?毕竟塞克特小姐才是这个思想实验的提出者。”

  “海伦娜小姐的意见还用得着说吗?当然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啦,我说得没错吧?海伦娜小姐。”爱因斯坦对海伦娜挤了挤眼睛。

  “我的确不赞成哥本哈根学派的诠释。”海伦娜站起来,缓缓地但是坚定地说道:“为了解释所谓的波函数坍缩机制,哥本哈根诠释不得不将难以精确定义的‘观察’乃至‘意识’引入到理论中来,也就是说哥本哈根诠释的理论大厦其实是建立在一个无法证伪的假设之上的,这不是一个真正完备的科学理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听了海伦娜抨击哥本哈根学派的话,爱因斯坦和薛定谔脸上都浮现出会心的笑容,但是下一秒,海伦娜的矛头就对准了他们:“不过我同样不赞成爱因斯坦叔叔和薛定谔叔叔的定域性隐变量诠释,我想,它或许比玻尔叔叔的诠释还要更糟糕一些!”

  必须说明一下,拳打哥本哈根,脚踢爱因斯坦并不是海伦娜的本意。被爱因斯坦拉下水之后,海伦娜觉得给爱因斯坦和薛定谔递出“量子猫”这柄刺向哥本哈根诠释的利剑的自己,已经不太可能和哥本哈根学派达成和解了。但是她也没办法去赞成爱因斯坦的定域性隐变量诠释,毕竟后世的科学实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