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87章 洪武遗诏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乾清宫里,气氛徒然一变。

  朱元璋目光深邃的盯着眼前的太子。

  任亨泰等人顿时心忧,天下人皆知太子仁厚,不论是对朝臣还是百姓,乃至于那帮宗亲兄弟,向来都是能宽仁便宽仁的。

  且太子是个能兼听则明之人,而非独断专行,常因国事而与大臣商议许久。

  朱标脸色平静,带着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抱拳躬身,面朝朱元璋拜了一下。

  “父皇,弟弟们年少时或有顽劣,只是我大明业已立国近三十载,弟弟们这些年早已痛改前非,虽无贤王名声传出,却也知思国家之难,社稷不易。

  父皇,儿臣相信,若当真有一日,弟弟们会亲率兵马围于这应天城外,儿臣也坚信那定然是有奸佞生于京师,弟弟们乃是为了我这不过痴长几岁的哥哥讨要说法,以正朝堂本源,天下清明的。”

  “太子仁厚,乃我大明之福也!”

  任亨泰情感动容,高举双臂,抱起双拳,朝着朱标毕恭毕敬的一拜到底。

  解缙、翟善等人亦是无话可说,只随着首辅一同礼拜太子。

  这样的太子,这样的大明储君,谁都不觉得能让天下动乱,天家兄弟离心离德。

  朱元璋的脸上已经冰冷,甚至于是略显不满的冷哼了两声。

  这非是君王该说的话,该做的事情。

  执掌天下,坐在龙椅上,就该了断那不必要的儿女情长、优柔寡断。

  至尊的位子只有一个,天下人人向往。

  然而,朱元璋的心中却是有着一丝温暖。

  老大如此纯良仁厚,假以时日,若是到了自己龙驭宾天的那一天,也不怕看到老大骤然提起天子剑,砍向自己的兄弟。

  少年时读不起书,投义从军后又忙于军务,建国之初更是百废俱兴。

  等到过了好些年,朱元璋才开始真的认真读书起来。

  每每读到前唐,他便深感不安,唯恐自己若是有朝一日不在人世,他朱家也会如李家一样。

  兄弟相残。

  他学前汉,分封儿子于边疆,镇守国门。习前唐,禁止两王相见,防备不测。

  眼下里。

  大明似乎不会再如前汉、前唐一般。

  朱元璋心中感慨,轻叹一声。

  “允熥此番奏请诸般事,有思量少,却也有谋国之言。新政之下,当行新策。却也亦有故人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国家每时都在焕新颜,后人赶前人,天下岂有千年之法,更遑论百年之政。”

  皇帝的声音回响在乾清宫里。

  无论是朱标这位大明皇太子,还是任亨泰、解缙等内阁大学士,皆是知晓,皇帝将要有重大决断要发出了。

  几人作洗耳恭听状。

  “孙狗儿。”

  “奴婢在。”

  随着皇帝的呼唤,内宫大总管孙狗儿踱步上前,出现在众人面前。

  朱元璋手拍桌案,脸色庄重。

  “取朱笔,圣旨。”

  “朕要留遗诏。”

  乾清宫里,好似一道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