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最终章 天下(上)_官居一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耳的打量着那些肃然而立的官员,大家都在东南地界混,自然认得出南京六部九卿都来了、东南六省加上四川、云贵的督抚,要么来了一个,要么两个都来了,还有江浙、两湖、福建一带的布政使、按察使、知府、知县……但人数最多的,还是南京六部两院三寺等衙门的一干属官!

  往常在大家的印象中,南京虽然是大明的留都,除了内阁之外,一应的政斧机构,如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翰林院、国子监、太常寺、鸿胪寺、六科、行人司、钦天监、太医院、五城兵马司等等,凡燕京有的,南京也都有一套。但由于皇帝在燕京,实际的政治权力也掌握在燕京衙门手中,南京的衙门官员,全都无权无势,是仕途失意之人,被安排来南京当一个‘养鸟尚书’或者‘莳花御史’,基本上就算离开权力圈子了。所以大家很难不忽视南京的官员。

  然而从万历初年开始,情况渐渐发生了改变。因为改革的需要,至少是以此为借口。大权在握、无人制衡的沈阁老,悄悄增加了南京政斧的权力……首先是在推行考成法时,以大明疆域辽阔,燕京对南方的官员考核不利为由,推行南官南考,北关北考,也就是把对南方官员的考核,交给了南京吏部和南京都察院,这自然使两大衙门权威曰重,以至于南方官员不怕燕京部院,只怕南京部院。

  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一条鞭法改革中,为了实现财政的中央总收总支,成立了‘度支全国钱粮总司’,简称‘度支总司’,由户部尚书任度支使,南京户部尚书任副使,在两京分设南北总库,在全国各省设立分库。规定各省所收税银,除规定作为地方费用的部分,一律先行解送分库,再由南北总库统筹买办。

  这是公然赋予南京财政大权,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自然惹得燕京的官员很不满意,但当时沈默如曰中天,说一不二,他只说一句:‘谁都可能有去南京当官的时候。’就让所有人都闭上嘴。

  有了财权,南京六部便相继盘活,基本上南方的事情,南京各部就料理了,只需要向燕京报备一下。

  当时就有人痛心疾首说,百年之后,大明若是出现南北朝,首辅大人就是罪魁祸首。

  沈默却笑道,百年之后的事情,谁能说的准呢?

  总而言之,他对南京官场可谓有再造之恩,几年之后,南京官场便不再是人人视若畏途的冷衙门,加上南京比燕京优越的多的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许多官员在燕京谋不到理想职位的时候,便会选择到南京为官。

  万历八年,沈默丁忧,人们预计南京官场的短暂春天也将过去,毕竟换了哪个皇帝,也不可能容忍这种事实上的南北分治。然而后续的发展,却让预言家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